费雪认为,利率的存在,是因为人们缺乏耐心。一个社会,人越是缺乏耐心,愿意为提前消费支付的价格就越高,利息也就越高。因此,大凡经济发展落后或社会秩序不稳的地方,利率水平通常就会比较高,同理,战争时期的利率水平通常高于和平时期。
欧文·费雪(Irving Fisher,1867-1947)被公认为美国第一位数理经济学家,因为他使经济学变成了一门更精密的科学。他在代表作《利息理论》中提出,利息的出现不需要有货币。在一个以物易物的社会,利息也总是存在的。好比你今天借我5个苹果,一年后要求我归还6个,这多出来的1个就是利息。
费雪给利率决定提供了一个明确的供求分析架构:“消费耐心和投资机会之间的均衡”。
利息为什么会存在呢?费雪分析认为,原因主要是人们缺乏耐心(impatience)。一个社会总有人愿意并有耐心推迟消费,将资源转借他人投资或消费,获得收入流,以便未来享受更高水平的消费;同时也总有一些人能敏锐捕捉到未来的投资机会,愿意借他人资源放手一搏。日常生活也是如此。有精彩的电影上映,巴不得先睹为快;见到有新品服饰上市,恨不能早一点穿在身上;人性皆然也。这暗含的另一层意思是,要先吃或先享受,人才可以生存下去。留待将来再享受,有可能一命呜呼,既然如此,干嘛不早点享受?有耐心推迟消费之人,就是资源供应者;有雄心放手一搏之人,则是资源需求方。供需之均衡就是利率均衡点,资源的均衡价格就是利率。反过来说,放弃当前消费希图未来更高消费之人,是未来收入流的需求方;追逐投资机会放手一搏之人,则是未来收入流的供给方。收入流之供给和收入流之需求必然达成均衡,收入流之均衡价格则是利率之倒数,自然也决定了利率。
正因为早享受比晚享受要好,为满足提前消费的欲望,人们愿意出一个价,所以,也可以说,利息是提前消费之价。与其他价格一样,利息也是在市场竞争下决定的。一种稀缺的物品或资源,你希望提早享用,他也希望提早享用,最后到底谁先享用,取决于谁出的价最高。
就这样,利率决定于社会公众的时间偏好和企业家对投资机会选择的一致。费雪的分析确有道理。但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原因,使人总觉得早享受胜过迟些再消费。
上世纪80年代末,我国的物质生活还比较匮乏,苹果之类的水果是不可多得的美食。当时笔者尚幼,吃苹果时先吃品质较差的,而将个头大、色泽鲜艳的苹果留在最后吃,大概是希望让自己的享受最大化吧。但结果往往是,品质较优的苹果因存放时间太久而变坏,反倒没有吃上。
摩根士丹利前首席执行官巴顿·比格斯,也有与笔者类似的“经验”。据说比格斯每天收到大量的研究报告,他先选出他认为是质量最高的留待最后认真研读,谁料经常是看了一堆质量平平的报告,高质量的报告却没有时间读了。
由于不涉及货币,费雪分析的利息是实际(real)利息,不包含通胀(预期)的因素。而在现实世界中,我们所看到的利息,无一例外都是名义(nominal)利息,受通胀或通缩的影响。尽管如此,费雪的利息理论对现实世界依然有着极强的解释力。
在一个社会中,人们越是缺乏耐心,愿意为提前消费支付的价格就越高,利息也就越高。因此,大凡经济发展落后或社会秩序不稳的地方,利率水平(一段时期的利息与本金之比,本文中与利息是一回事)通常就会比较高,同理,战争时期的利率水平通常高于和平时期。
利率水平不同,人们的行为有别。利率越高,人们也就越不愿意作长远投资,而会更急功近利:早点工作去挣工资比继续求学深造重要,大吃大喝比保持身体健康重要,迎合市场比推出真正有个性有品位因而也更有价值的艺术作品重要。利率上升,越是耐用品,价值下跌越厉害。极端条件下,砖房的价值甚至会低于一顶上好的帐篷。类似的,相比老年人,一旦发生引起利率水平明显上升的重大事件,青年人受到的冲击和影响也会更大。
在《庄子·齐物论》中,记载了这么个故事:一个养猴子的人(狙公)给猴子分发食物橡子(芧)。他对猴子说:“早上给你们三个,晚上给你们四个。”猴子都很恼怒。于是他改口说:“既然这样,那么就早上给你们四个,晚上给你们三个。”猴子听了都很欢喜。对此,庄子评论道,“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大意是说,早上三个晚上四个与早上四个晚上三个虽然名义上不同,但实际上都是七个,是一样的啊!可猴子却因此或怒或喜,也是因为“不知其同也”。
这个故事后来演化成成语“朝三暮四”,用来比喻行事反复无常、经常变卦。撇开成语的含义不谈,我们可从这个故事中注意到有趣的两点:第一,猴子也缺乏耐心,当然因为是寓言,猴子拟人化了;第二,狙公可能没有太多选择。庄子是历史上有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是老子之后道家的代表人物,懂得辩证地看问题,无疑是个有大智慧(行情5.78 +2.30%,诊股)的人。可是,庄子不明白利息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