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消息,商品期货早盘分化,化工品多数上涨,原油开盘拉升涨逾2%,PTA(6490, 130.00, 2.04%)、燃油涨逾1%,甲醇(2464, -59.00, -2.34%)下行大跌逾3%;
截止午盘收盘,原油涨2.42%,PTA涨1.95%,沪银涨1.46%,沪锌涨1.29%,沪铜涨1.03%,燃油涨1.03%,白糖(5071, 54.00, 1.08%)涨1.02%,热卷(3628, 61.00, 1.71%)涨1.01%;跌幅方面,甲醇跌3.05%,锰硅(7432, -90.00, -1.20%)跌1.41%,焦煤跌1.38%,豆一跌1.19%,淀粉跌1.05%。
非美市场原油供需偏紧
对于目前的原油市场,需要把美国市场和非美市场区分来看,这两个市场的基本面正在向着相反的方向发展。对于非美市场来说,OPEC+的减产以及委内瑞拉伊朗等国家的产量下滑让非美市场的原油供应持续趋紧,尤其是重质原油的紧缺程度越来越严重。而美国市场由于目前仍处于相对独立的区域,国内的产量高位叠加炼厂检修,美国的国内供需情况仍处于相对偏松的局面。因此近几周虽然美国原油库存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加,但原油价格却选择了忽视,原因就在于目前美国市场的供需情况已经不能反映全球整体市场的变化,市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更多的是OPEC+减产的执行情况。
对于美国以外的市场来说,供给的收缩叠加需求的向好使得整体市场出现供需紧张的情况。首先供给方面,OPEC+的减产得益于沙特坚定的决心,根据最新的数据,沙特1月份的原油产量为1020万桶/天,较去年10月份累计减产43万桶/天,而在OPEC+的减产协议中,沙特应该承担的份额只为32万桶/天。由于沙特的大幅削减产量,也使得OPEC整体减产执行率要好于市场预期。另外,整体的OPEC产量中,由于伊朗和委内瑞拉受到美国的制裁,尤其是伊朗的原油产量下滑迅速,也使得OPEC整体的原油产量出现大幅下滑。
需求层面上,欧洲以及亚太地区原油需求的向好使得供需偏紧的程度被加大。其中欧洲炼厂的原油需求创造了历史最高值,中国原油进口量也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
海外投行纷纷看多铜价
尽管近期铜价一直处于窄幅震荡状态,但花旗、高盛和摩根士丹利三大海外投行却纷纷发布报告称,看多今年铜价。行业主流观点认为,作为全球最大的铜消费国,中国最新公布的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和社融规模增量双双超出预期,提振了铜市场前景。
从中长期来看,花旗报告认为,预计未来3个月至6个月铜价将上涨10%。铜需求增长,将足以让2019年铜市仍处于供不应求状态。高盛同样认为,直到2023年前,铜市将出现严重的供应短缺问题,供给缺口将接近一百万吨。
摩根士丹利报告则认为,铜价可看涨14%。在其早前的报告中,摩根士丹利已表明在今年大宗商品中最看好铜。随着铜供应增长降至零,铜市将出现供不应求。
此外,智利铜业委员会发布2019年的铜价预测时表示,自2016年以来,铜价与中国经济活动数据的联系日益密切,与中国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的关联度不断上升。预计在市场供应不足情况下,铜价将较当前水平上涨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