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财经动态

推动人身保险业降本增效、转型升级

2025-04-02    来源: 中国银行保险报   浏览量:22600

近日陆续披露的上市险企2024年业绩报告显示,人身险公司将资产负债管理理念贯穿经营管理各环节,强化降本增效,实现了价值、效益全面提升,净利润整体大幅增长。

《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了解到,金融监管总局人身保险监管司充分发挥“四新”工程引领作用,以《国务院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发布为契机,持续推动人身保险业降本增效和转型升级,提升行业高质量发展水平。

1月10日,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正式落地: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组织召开人身保险业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专家咨询委员会会议,并发布当前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为2.34%;随后,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保寿险、工银安盛人寿等保险机构相继发布各自在售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

这是金融监管总局人身保险监管司引导行业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强化资产负债管理、从根本上化解“三差”风险的改革举措之一。

首次建立预定利率动态调整机制

2024年8月,金融监管总局印发《关于健全人身保险产品定价机制的通知》,引导行业适应市场形势变化,建立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切实提高负债质量。

“预定利率是人身保险费率厘定的重要因素,在近年利率下行的大背景下,下调预定利率对于防范利差损风险具有积极意义。”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教授郑伟表示,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银行利率持续下行以及邻国日本多家寿险公司因利差损而接连破产,利差损风险成为当时业内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20多年过去,在当前低利率市场环境下,人身保险业资产负债匹配问题更加突出,如果不及时引导调整预定利率,将可能带来较大的利差损风险隐患。

郑伟进一步表示,建立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是一项重要改革举措,有利于贯通市场利率向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的有效传导,建立科学合理的负债成本调节机制,提升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能力。

记者从多家人身保险公司了解到,国际成熟的保险公司在应对利差损时,资产端通常会采用优化资产配置结构、适度信用下沉、加大权益类资产与另类资产配置等措施。但受我国市场环境等因素影响,上述措施要么不适用,要么不好用,难以短期见效。因此,必须在负债端多想办法,多出实招。例如,大力发展“保障+保底+浮动”的分红险、万能险等浮动收益型产品并将其作为战略转型方向,努力压降各项经营管理成本,已成为行业共识。有的公司2025年只考核分红险业务发展,不考核传统增额终身寿险。有的公司在压降成本的同时,着力缩短负债久期,收窄资产负债久期缺口,应对利率下行风险。

强化投资收益率对结算利率的约束

《若干意见》提出,健全利率传导和负债成本调节机制。

今年初,人身保险公司公布了万能险产品2024年12月份的结算利率。整体来看,万能险产品结算利率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了80bp,近半数公司的产品结算利率降至3%以下。这与市场利率走势、金融产品收益变化、保险公司实际投资收益情况等是吻合的。

记者了解到,2024年,人身保险监管司加强监管调控,下发风险提示函,要求各人身保险公司依据产品监管规则,加快资产端收益率向负债端资金成本的传导,按照结算利率与投资收益水平相匹配的原则,合理确定浮动收益型产品的结算利率。

某人身保险公司总精算师对记者表示,分红险的特征是在保险保障的基础上,客户可以与保险公司分享投资收益,分红水平适当波动是正常现象。近年来,宏观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市场利率下行趋势明显,分红险分红水平短期内有一定下降,符合市场预期。

业内普遍认为,适度调降万能险结算利率和分红险分红水平,是保险公司强化资产负债联动管理的有效途径,有利于提升资产和负债两端的匹配度,在降低负债成本的同时,缓解投资端的压力,维持公司长期可持续经营水平。

深化“报行合一”,从严监管市场行为

金融监管总局自组建以来,要求保险公司严格落实“报行合一”。2024年,金融监管总局发文,要求保险公司严格执行经备案的费用水平,督促公司算账经营,增强精算的约束力;取消银行网点与保险公司合作数量限制,推动保险公司与银行深度合作。人身保险监管司指导各地金融监管局稳妥有序推进分支机构减量提质,优化区域和市场布局,引导各公司切实采取措施,降低经营管理成本。据记者不完全统计,2024年末,人身保险公司各级分支机构较上年同期减少1670余家,同比下降3.8%;职场租赁费、招待费、会议费、差旅费等经营管理费用也出现不同程度缩减。

记者注意到,在推行“报行合一”初期,有的公司认为产品销售和经营管理难度较大,有的公司持观望态度。但是金融监管总局人身保险监管条线上下联动,各项数据监测和检查等配套措施积极跟进,全行业降本增效成果显现。有的公司整体手续费及佣金支出同比下降超50%,部分公司长期存在的费差损问题得以解决。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我国10年国债收益率由2.56%下降至1.68%,全年共下降88bp,给人身保险公司经营管理带来巨大挑战。各公司持续强化资产负债管理,积极优化负债结构,管理利率风险,同时发挥耐心资本作用,参与长期股票投资试点,努力提升盈利水平。

记者从人身保险监管司获悉,在系列举措共同作用下,人身保险业各项成本显著下降,2024年累计减少支出2600亿元,经营压力明显缓解,为行业行稳致远、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下一步,人身保险监管司将贯彻落实金融监管总局党委要求,以“四新”工程为引领,争先创优、担当作为,细化逆周期监管政策,推动行业转型升级,做好“五篇大文章”,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金融消费内蒙古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金融消费内蒙古”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金融消费内蒙古,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金融消费内蒙古”。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金融消费内蒙古)”的作品,金融消费内蒙古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金融消费内蒙古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鸿山网络
邮箱:jrnmg6@163.com  电话:0471-3467180
常年法律顾问:内蒙古远舰律师事务所 李德志 电话:13080202065
Copyright 2023 www.jrxfnm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蒙ICP备2022001662号-1蒙公网安备 15010202150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