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民企需做好“加减乘除”——访中国民生银行行长郑万春
本网讯:去年以来,在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上升的背景下,一些民营企业出现了暂时性的困难,金融机构是如何为其纾困解难,助其渡过难关的?民营企业座谈会后,金融政策的效果如何?服务民营企业如何形成长效机制?日前,记者采访了中国民生银行行长郑万春。
记者:民营企业座谈会召开以来,各项政策密集出台,在金融领域,人民银行也推出了“三支箭”的政策组合,从您了解到的情况来看,政策效果如何?
郑万春:在民营企业座谈会精神引领下,金融业全力疏解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行业形成了空前统一的认识,全力以赴采取的行动,有效缓解了民企“融资难、融资贵”。
2018年,人民银行针对民营企业融资难题,提出通过信贷、债券、股权“三支箭”的组合政策进行化解。“三支箭”的政策组合直击民营企业融资主渠道,鼓励、引导社会资金支持民营企业,对化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积极效果。截至今年8月末,普惠金融小微贷款余额为11万亿元,增长23%,民营企业贷款余额45万亿元,同比增长6.7%。
为落实民营企业座谈会精神,民生银行千方百计地提升服务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的能力和水平。对于实际控制人具有企业家精神、管理团队能力强、业务发展思路和商业逻辑清晰,主营业务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民营企业,民生银行不盲目抽贷、断贷,维持必要稳定的合作,加强银企间血脉联系,帮助暂时困难的好企业渡过难关。
一年多来,在各项政策支持下,民生银行从产品服务等多方面不断提升服务民营、小微企业的能力和水平。大力推进产品创新,针对小微企业特点,民生银行适配抵押、保证、信用等灵活组合的信贷服务与定价。从数据上看,截至9月末,民生银行中小客群贷款超过4300亿元,比上年增加近600亿元,增长16%;从担保方式上看,非抵押类贷款占比超过55%,信用类贷款占比增加到10%。
记者:调研中我们看到,金融机构在服务民营企业方面作出了不少努力,但部分企业仍然“喊渴”,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郑万春:民营企业在融资中所面临的困难与当前所处经济环境以及自身业务特点都有着很强的关系。一方面,虽然整体上我国民营企业管理越来越规范,产品和服务越来越好,但也有一些民营企业公司治理机制不健全,经营管理能力不足,抗风险能力不强,银行通过金融产品创新虽然能够一定程度上满足优质民营企业的部分资金需求,但对银行贷中操作及贷后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带来更大的挑战。另一方面,有一些民营企业在扩张发展中容易冲动,如公司过度举债跨主业并购、融资结构不合理、股债比例不合理等现象,造成企业“流动性紧张”。
记者:破解民企融资问题,银行业该怎么做?如何形成有效机制?
郑万春:银行需要为民企提供多维度、深层次、差异化的综合金融服务,这可以用“加减乘除”概括:一是在信贷规模方面做“加法”。优先保障民营企业信贷额度供给,不设民营企业贷款规模上限。二是在降低民企融资成本与优化流程上做“减法”。对于民营企业贷款下调内部资金转移定价,在业务支持上配套差异化的成本减免措施。三是在产品创新上全力整合资源做“乘法”。强化模式迭代创新、平台开发延伸、科技赋能三大抓手,做深做透供应链金融客群。四是在风险控制方面紧弛有度做“除法”。依托大数据分析及全方位风控体系搭建,消除和减少风险隐患,做到既不“一刀切”的惜贷,也不“一哄而上”的送贷。
(责任编辑:王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