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面总结2024年经济工作,并确定了2025年要抓好的九项重点任务,其中之一是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对比相关表述,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的“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进一步延展为“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可以看到,“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实际上是从方法论层面再次明确了科技创新的关键地位,而“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则是新质生产力的一个重要载体。只有通过科技创新带来要素效率提升以及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才有充足动力。
过去一年,财政、货币、产业等政策资源进一步加速向科技创新方向聚集。各行各业向“新”而行、以“质”致远,促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我国银行业着力加强相关领域信贷投放,积极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成效显著。
数据显示,2024年三季度末,科技型中小企业本外币贷款余额3.19万亿元,同比增长20.8%,增速比各项贷款高13.2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企业本外币贷款余额16.03万亿元,同比增长9%,增速比各项贷款高1.4个百分点。
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离不开金融的强力引擎作用。银行业金融机构多措并举支持科技创新,动作频频。在顶层设计方面,各家银行机构从公司治理、发展战略、组织架构、政策制度等方面,大力支持新质生产力;在投资基金方面,银行业通过投资各级政府创业投资基金或产业投资基金,成为陪伴新兴行业发展的耐心资本;在产品创新方面,银行业针对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因户制宜提供综合金融服务。
此次会议指出,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因此,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既是当下所需、发展所急,也是未来所在、大势所趋。必须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创新对生产力发展的引领作用,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
毫无疑问,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银行业进一步破除旧的发展思路,从发展理念、风险偏好、组织架构、工作机制、产品创新、科技人才等方面全面变革。
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银行业必须加快出台科技金融战略规划,并推动规划的全面落地。
科技金融不仅是银行业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着力点,也是实现银行业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商业银行要强化使命担当,从战略层面做好科技金融发展规划,明确科技金融的目标愿景、实施路径、保障措施等制度安排。同时,要认识到科技金融对银行价值理念、风险偏好、人才培训、业务能力等方面形成新的巨大挑战,跳出垒大户、重规模的发展老路,切实推动科技金融规划的全面落地。
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银行业必须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更好满足科技企业融资需求。
商业银行应针对不同生命周期企业资金需求的不同特点,精准画像,开发定制化金融产品;大力拓展科技债券和资产证券化业务,募集资金专项用于符合国家战略、支持关键核心领域科技创新的项目;加快构建与专精特新企业内在特征相一致的授信审批新模式。在审批企业信贷时,除了传统的财务指标,商业银行还应重点考虑科技含量、知识产权等因素,根据科创企业“轻资产”的特点,推广知识产权质押、动产质押、应收账款质押等。
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银行业必须加快股权性投资业务发展,强化理财资金的对接。
当前,商业银行金融资产投资公司扩围,为银行资金参与股权投资提供了新渠道。这不仅有利于拓宽投贷渠道、增加信贷投放和多样化盈利模式,还能够提升服务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并推动产业升级与经济发展。未来,商业银行要把握好机遇,加快股权投资业务发展。
一是建立“投资+贷款”联动的顶层设计,构建协同发力的工作机制。商业银行既要强化母行(总行、分行)与金融资产投资公司之间的紧密协作,也要强化与外部机构的跨界合作。二是优化投资模式与策略,提供全周期、全方位支持。商业银行需积极探索直接投资、合作投资、产业基金、并购贷款等灵活多样的投资模式,以适应不同企业和项目的需求。强化综合服务,为被投企业提供包括战略规划支持、资金管理优化等在内的全方位、全周期资金支持。三是强化理财资金与股权投资的对接。商业银行可进一步优化考核机制,吸引优秀人才;丰富权益投资策略,提升获取超额回报的能力;平衡投资者与“+权益”产品之间的风险和收益期望,做好投资者适当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