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银行发布2024年4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统计数据报告及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统计数据报告。
5月11日,人民银行发布2024年4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统计数据报告及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统计数据报告。数据显示,4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01.19万亿元,同比增长7.2%,增速环比下降1.1个百分点;人民币贷款余额247.78万亿元,同比增长9.6%,增速与上月持平。社融方面,2024年前4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2.73万亿元,比一季度减少0.20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3.04万亿元。
业内人士普遍指出,4月是传统的信贷小月,信贷投放环比减少符合预期。伴随实体经济融资需求逐步向好、政府债发行节奏进入快车道,未来一系列利好因素将对M2、社融形成有力支撑。
新增企业贷款保持相对稳定
从信贷投放情况看,前4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0.19万亿元。其中,4月人民币贷款增加7300亿元,同比增加112亿元,环比明显回落。
“4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9.6%,保持在相对高位,信贷投放更为均衡。”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介绍,4月为传统信贷小月,信贷投放规模通常环比明显回落。但在去年同期低基数以及季初月份稳定信贷节奏的导向下,今年4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实现同比多增。
从结构上看,前4个月,我国住户贷款增加8134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50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8084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8.63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56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6.61万亿元,票据融资减少6619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4943亿元。4月,住户短期贷款“缩水”较明显,新增企业贷款保持相对稳定。
对于4月住户短期贷款出现的变化,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这或与近期各地正在陆续出台“以旧换新”政策,造成部分汽车、家电等耐用消费品需求延迟释放有关。与此同时,当前楼市需求及预期也有待进一步提振,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居民中长期贷款增长。
企业贷款方面,温彬表示,4月企业贷款需求虽季节性走弱,但在外需韧性、5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工具创设、去年底增发国债项目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以及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项目推动落地等因素拉动下,对公中长贷投放维持稳定,仍为支撑新增信贷的重要力量。
整体来看,今年4月信贷增长情况进一步反映了年初以来均衡投放的态势。光大证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张旭分析指出,信贷供给在不同月份之间过大波动,与实体经济需求无法很好匹配,可能会影响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稳定性。据测算,今年3月新增贷款的波动率为1.32,4月新增贷款波动率进一步下降至1.31,形成过去一年多以来的最低值。“年初以来,均衡、克制的信贷增长既给下一阶段信贷增长留出空间、留有后劲,也能更有效匹配实体经济主体用款需求。”张旭介绍。
M2、M1增速回落
货币供应情况方面,4月M2增速继续放缓,与此同时,狭义货币(M1)余额66.01万亿元,同比下降1.4%,增速回落明显。
温彬指出,货币供应量增速放缓受到多重因素综合影响。一是年初以来债市走牛带动理财等资管产品收益率提升,引发银行存款向理财等分流。二是监管部门对资金空转套利、银行手工补息等行为进行规范,挤出了部分虚增的存贷款水分。三是金融业增加值核算进一步优化,个别地方政府通过扩张存贷款提高金融增加值的动力明显减弱。
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资深研究员刘涛认为,M1、M2波动一方面或源于近期居民消费回暖和储蓄意愿有所下降;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为银行信贷投放放缓,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企业存款规模下降。
综合多方因素,温彬表示,尽管M2增速有所放缓,但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质效进一步提升。“未来几个月,伴随实体经济融资需求逐步向好、政府部门融资加快以及债市逐步回归基本面逻辑,货币供应量增速将有所企稳。”他表示。
特别国债开闸将提振社融
社融方面,4月新增社融减少1987亿元,比去年同期少增1.42万亿元。当月社融存量增速同比增长8.3%,依然高于名义经济增速。
分细项来看,刘涛认为,4月社融数据有两点尤其值得关注:一是企业债券发行势头减缓,政府债券发行规模下滑。上述两方面某种程度上都与当前银行净息差加速收窄、内源性资本补充不足等因素有关。此外,刘涛指出,金融机构有可能尚未完全消化去年底到今年一季度的万亿国债发行,导致地方债券发行速度有所放缓。
王青指出,4月社融出现负增长,主要受政府债券到期量大、发行节奏偏缓,以及表内票据冲量带动表外票据融资大幅下降等各类短期因素碰头叠加影响,不必过度解读。
4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及早发行并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加快专项债发行使用进度。“后续伴随特别国债增发、专项债放量提速以及信用平稳扩张等利好因素积累,将对社融增速形成稳定支撑。”温彬判断。
展望未来,王青表示,伴随“贷款均衡投放”效应,二季度新增各类贷款有望持续同比多增。而在国债到期量高峰退去、超长期特别国债开闸发行、地方政府债发行节奏加快等因素推动下,新增社融数据将恢复正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