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的是危房,暖的是民心。经过几年农村危房改造,呼和浩特市建档立卡贫困户居住危房的问题得以解决,住房安全得到保障,住房条件得到改善,群众的幸福感明显提升,为实现稳定脱贫奠定了基础。
走进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低保户常二改家,院落整洁、窗明几净,两间修葺一新的民居让人眼前一亮,室内瓷砖地板干净透亮,太阳照进屋内,暖意融融。常二改逢人便说,“我这么大岁数还能住上新房子,想都没敢想过!”
耄耋之年的常二改体弱多病,以前一直住在土窑里,窑洞里光线差,大白天也是黑漆漆一片。家里没有自来水,吃水要去隔壁邻居家去担,相依为命的老伴儿去世后,吃水变得更加困难了。“我那时就想,我这把老骨头就跟这破房子埋在一起吧。”常二改说。
农村危房改造项目圆了常二改的安居梦,她住上了40平方米的新房。“这房子宽敞明亮又安全,吃水也不用去别人家担了。”常二改坐在炕上,晒着太阳,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改的是危房,暖的是民心。经过几年农村危房改造,呼和浩特市建档立卡贫困户居住危房的问题得以解决,住房安全得到保障,住房条件得到改善,群众的幸福感明显提升,为实现稳定脱贫奠定了基础。
在武川县耗赖山乡大沙窝行政村毛黑沟自然村,赵有福扫完门前的村路,回头又扫起了自家院子,让小院保持着一贯的干净整洁。
“原来的土坯房住了多年,一到下雨天村干部就劝我出去住。为啥?怕房子塌了呗!”赵有福说起话来嗓门洪亮,“还是党的政策好,免费给我盖了大瓦房。不仅房子亮堂了,我这心呀,更敞亮!”
“脱贫攻坚,精准是要义。我们在精准认定对象、精准确定危房等级方面持续聚焦用力,为的就是让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有所居、居有所安,确保不落一户、不漏一人。”呼和浩特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张玮说。
2018年,呼和浩特市组织各旗县区住建部门对农村房屋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全市共进行农村房屋危险性鉴定约15.7万户,出具危房评定证明,基本完成危险性隐患排查工作,做到四类重点危房鉴定全覆盖,并于2019年全部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安全达标。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陶渊明笔下的情境被无数人期盼。如今,这幅美丽图景正以崭新的方式,呈现在广袤的内蒙古大地上。
为切实做好“两不愁三保障”中的农村牧区住房安全保障工作,我区坚持政府引导、群众自愿、统筹规划、因地制宜的原则,大力实施农村牧区危房改造工程。2009年至2019年,全区共完成农村危房改造任务130.4万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3.6万户。一座座经过改造的房屋,不但圆了困难群众的安居梦,也为乡村振兴描绘出多彩的样本,注入了鲜活的底色。
不仅如此,我区还制定了危房改造标准规范,出台了危房改造地方标准,印发《脱贫攻坚农村牧区危房改造管理规范》,指导各地按照标准实施农村牧区危房改造,要求各地切实做到危房鉴定精准、对象认定精准、资金补助精准、竣工验收精准、档案管理精准。同时,严格危房改造对象认定,2017年以来,各级住建、扶贫、民政、残联等部门联合开展了4轮建档立卡贫困户等危房改造对象认定工作。旗县住建部门将验收合格达到补助资金拨付条件的农户名单提供给财政部门,
采取“一卡通”形式直接发放给补助对象。我区对有危房改造任务的66个旗县(区)均制定完善了施工现场质量安全巡查和质量监管制度,严格执行竣工验收管理制度,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
70多间平房组成的互助幸福院,在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平地泉镇花尔村显得格外显眼。下午的阳光斜照在树上,绿荫里76岁的傅蓉花正拿着剪刀给80多岁的田学珍剪头发,手法娴熟、一气呵成,很有专业理发师的架势。
傅蓉花和老伴儿都是低保户,全年享受的低保补贴等各类补贴加起来有1万多元。在互助幸福院里入住的老人,每人每年可领取1800元至3000元的相关年龄补贴,以及每月300元的农村困难生活补贴,且原住地所享受的退耕还林等政策不变。
“方便,真方便!”被问起住在幸福院里的感受,傅蓉花竖起了大拇指。这里老人们居住的房间有42平方米和28平方米两种户型,每户都配有火炕、厨房、水冲卫生间,还配置了300平方米以上的公共办公服务区和小型活动广场,设置了文化活动室、医务室、理发室等生活设施。
“到了这里,才有了家的感觉,日子过得也有劲儿了。我和老伴儿腿脚还算利索,门前这块就是我们的菜地,今年我们种了马铃薯、黄瓜等蔬菜,吃不完。”傅蓉花指着窗外的菜园说。
幸福院建设,是乌兰察布市为解决农牧民安居问题的一大创举。从2012年开始,该市将农村危房改造与养老问题、调整农村产业布局、脱贫攻坚相结合,利用撤并后闲置的学校、乡镇办公场所等现有设施,集中建设生活、医疗、文化设施齐全的互助幸福院。采取“集中居住、分户生活、社区服务、互助养老”模式,让农村60周岁以上有生活能力、无生产能力的五保户、低保户和贫困户就近搬迁到中心村的“幸福院”居住。老人们既不脱离当地生活环境,又方便政府集中提供服务。
如今,乌兰察布市已建成农村牧区互助幸福院476处,入住44148户。乌兰察布市获得自治区“人居环境范例奖”,住建部和民政部分别在该市召开现场会,对危房改造创新模式“互助养老幸福院”给予充分肯定,并在全国进行了推广,内蒙古的危房改造成了全国“样板间”。
用制度为“居有所安”护航,越来越多的困难群众在这片土地上有了幸福的家。我区兜底保障深度贫困户的住房安全,引导各地采取政府补贴与统筹资金相结合的办法,统建农村集体公租房和幸福大院,并利用闲置农房和集体公房置换等方式,兜底解决自筹资金和投工投料能力极弱深度贫困户的住房安全问题。
目标明晰,使命催征。今年,全区确定农村牧区危房改造4类重点对象任务5836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826户,全年下达中央和自治区级补助资金5.5亿元,并继续对深度贫困地区加大政策倾斜和技术帮扶力度。截至7月底,全区4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任务开工5765户,竣工5325户,其中82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竣工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