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由中宣部组织的“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主题采访团抵达我盟。来自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广电总台、中国日报社、求是杂志社、光明日报社、经济日报社、工人日报社等14家中央、自治区级主流媒体的30余名记者,聚焦全盟产业发展及村民致富增收奔小康情况,开展全媒体集中采访。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胜之年,为展示脱贫攻坚成果,展现老百姓的幸福生活,7月16日,由中宣部组织的“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主题采访团抵达我盟。来自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广电总台、中国日报社、求是杂志社、光明日报社、经济日报社、工人日报社等14家中央、自治区级主流媒体的30余名记者,聚焦全盟产业发展及村民致富增收奔小康情况,开展全媒体集中采访。
7月16日至18日,采访团一行先后走进阿尔山、科右前旗、乌兰浩特、突泉、科右中旗等地,紧紧围绕我盟在脱贫攻坚、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新时代文明实践、文化旅游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和百姓的幸福生活尽情讴歌。
采访中,广大媒体记者毫不吝啬的为我盟点赞。
无论是从游客的角度还是新闻工作者的视角,记者们对兴安盟这个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贫困地区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在白狼镇,记者们发现有许多林业工人在从事护林员工作,不仅从砍伐树木到保护树木的身份转变,还搭上了旅游发展的“顺风车”,经营着民宿、种植、养殖等多种产业,实现了多元发展,日子也越过越好。记者们在看过突泉县太平乡五三村的农村户改厕工作和垃圾分类工作后,直说把这种软建设推行到农村,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农民院子里的两万多头蒜,粗略计算就能收入一万余元,另外还有养殖、种植的收入,我们很直观地看到了当地百姓的小康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一个家庭、一个人都不能少’在兴安盟体现的很生动。”工人日报邓崎凡给予兴安盟很高的评价。
农民日报记者高文通过走访入户,评价我盟的乡村振兴和人居环境整治水平在全国很有典型性。“兴安盟历史资源、旅游资源、农业资源很富集, 可以发展农家乐、林家乐、牧家乐。尤其是农业旅游有独特的发展潜力,例如万亩稻田、民宿、农事活动都是兴安盟的特色,也是最吸引人的地方。”农民日报记者高文很看好我盟农业旅游的发展潜力。
采访过程中,采访团记者们纷纷感慨,村庄环境的改变也带动了村民精神面貌的改善,村民也有了文娱新生活。“我发现村‘两委’精神文明建设的意识很高,能做到精神文明建设的前提是物质方面达标,苏木嘎查(村屯)完全看不到贫困的影子,脱离了物质方面需求,包括刚才我随机采访的两个绣娘,平均一个月能有5000元的收入,这在农村绝对算是高收入了。”中国青年报社记者母建鑫感慨地说。
人民日报内蒙古分社记者吴勇是我盟的常客,几乎走遍了全盟的每个旗县市。“兴安盟在内蒙古自治区来说是贫困程度比较高,国贫、区贫的数量比较多,贫困人口较多,少数民族比例较高的盟市。科右中旗按照中宣部制定的‘吃生态饭、做牛文章、念文旅经’发展战略,利用现有的资源,打造发展结合点,把贫困问题解决的很好。”人民日报内蒙古分社记者吴勇说。
据悉,此次主题采访报道活动主要围绕人民群众触手可及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讲述普通群众用勤劳双手创造美好生活的小康故事,展现广大群众为过上好日子的拼搏与奋斗,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同心同德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