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废旧车购买新能源乘用车,可获2万元补贴;在继续支持冰箱、洗衣机、电视等8类家电产品以旧换新基础上,微波炉、净水器、洗碗机等4类家电产品进入补贴范围;购买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等3类数码产品,可享受15%的补贴优惠……“以旧换新”正逐渐成为当下热门的消费趋势,为消费者带来更多实惠。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列为2025年九大重点任务之首。金融业迅速响应,安排部署今年工作。中国人民银行在2025年工作会议中提出,要按照“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的原则,科学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优化工具体系,加强与财政政策协同配合,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促进消费的金融支持力度;金融监管总局在2025年监管工作会议中强调,要支持全方位扩内需,助力实施消费提振行动,高效服务“两重”“两新”。
随着以旧换新的加力扩围,金融业正以更大力度推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大宗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落地见效。2024年以来,管理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消费支持政策,金融行业在增强金融服务适配性上不断改进,推动消费金融切实发挥促消费作用。各大金融机构接连推出一系列形式多样、场景丰富的消费金融惠民措施,举措多达几十种。例如,汽车贷款零首付、消费品以旧换新免息分期、家装厨卫消费品以旧换新消费贷款贴息等,不断放大金融、消费政策组合叠加效应。仅以农业银行为例,2024年,该行个人消费贷款累计投放5616亿元,同比多投放876亿元。
支持以旧换新促消费,是顺应经济发展需求的重要举措。在此进程中,金融业自身也要积极“焕新”,若能更加精准发力,可进一步释放以旧换新的消费潜能,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加强劲的动力。
一方面,银行机构及消费金融公司应在产品与服务上“焕新”,不断降低消费门槛,优化消费体验。在产品方面,可结合汽车、家电、家居、3C等重点消费领域的特点,设计系列化专属消费信贷产品,也可围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等热点领域,深度挖掘全新消费场景,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前提下,适当降低消费贷款首付比例,并强化与消费平台的合作,将金融服务巧妙嵌入消费场景之中;在服务方面,可通过银行App、微信小程序、开放银行等拓宽服务渠道,提升线上消费信贷的审批效率,并利用消费贷款“循环用款、随借随还”的特性,满足客户多元化的消费用款需求,全方位优化客户服务体验,让金融服务更加贴合消费者的实际需求。
另一方面,保险机构也须实现全方位、多层次的保障“焕新”,减轻人们的后顾之忧,使人们更加“敢消费”“愿消费”。当前,部分消费者出于对未来风险的担忧,倾向于“捂紧口袋”进行储蓄,抑制了当下的消费热情。若要引导消费者从保守储蓄转向积极消费,关键在于完善医疗卫生、托育养老、住房安全等重点领域的保障产品与服务。例如,在财险领域,险企应为房产、车辆等重要资产提供更加全面的保险服务,涵盖自然灾害、意外事故造成的损失赔偿,让消费者对财产安全更有信心,从而提升消费意愿;在养老领域,应设计具有稳定收益与长期保障功能的养老保险产品,帮助消费者规划晚年生活,减轻对养老资金储备不足的焦虑,让他们在当下消费时更具底气。